曾聽過一位與國內工作的社工分享,成功將會於孤兒院的兒童全部送往領養家庭,並將孤兒院關閉。若這種情況出現在香港,所有孤兒能在領養家庭中生活,你說多好。
有些孩子出生時,父母離開了世界,我已被送往孤兒院,亦有些小朋友,因被父母虐待或父母有精神問題,而需要於孤兒院暫住。 當兒童被送按孤兒院後,有些會被領養家庭接納,成為家庭的一份子,並與領養家長,重新開始幸福的家庭生活,並能以領養父母作為榜樣,學習長大成人。 留於孤兒院的,便需在缺乏父母親的榜樣下,訓練自理及照顧能力,努力成長,於未來成為為社會貢獻的人。 近日看了一套關於孩子的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因為醫院出錯,將兩個家庭的孩子調換。 兩位孩子在非親生父母的家庭中,生活了十年。到他們大約十歲時,雙方父母才發現孩子被不幸調換。雙方父母需決定,讓孩子重回親生父母的懷抱,還是讓孩子繼續於被對調換的家庭成長。 他們部分的考慮因素,與是否作出領養的決定類同,夫婦在領養孩子前需反問自己,是否能賦予孩子應有權利,以兒童的利益及幸福,作為依歸。 我們能否接受免費小學教育,獲得中學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機會,預備將來在自由社會中擔當積極的成年人角色、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我們能否在管教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培養尊敬父母、認同自己的社會文化、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還有,在他們的生活,是否能讓他們享有休閒、娛樂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機會、享受自己的文化、表明及奉行個人信仰和使用自己語言的機會? 也許,這是對領養家長們來說,最困難的事,就是讓小朋友都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享有思想、信仰與宗教的自由結社及和平集會的自由、獲得各種合適的資訊。 這些考慮因素,其實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建議的,只要他們我們心愛的孩子,無論他是領養的,還是有血緣關係的,我們也要努力,將最好的給生活模式,送給他們,作為他們成長的禮物。 圖片來源:電影《白兔糖女孩》劇照
0 Comments
上個月開始,我今天上班往巴士站時,也會發現商場門口出現人龍,大部份也是曾爲我香港貢獻良多的長者們。
當我走近,細心觀察後,發現他們正等候派發免費報紙的人職員,為的就是取得一份免費報紙。 其實這些情況,已出現了數年。兩年前,每次我經過港鐵站,也看見閘外有數位長者,攜著一大個膠袋,看著你微笑,希望你能將手上的一份免費報紙,送給他們。 所以,我每次由西鐵屯門站乘港鐵到筲箕灣站期間,也會刻意保留著閱畢的免費報紙,不選擇放進環保回收箱,並會送給在港鐵站,默默等候的長者。 雖然上班的時間緊迫,但我也會選擇停步,用雙手慢慢將報紙奉送給他們,因為我尊重他們的付出。 當我每次從報紙給他們時,確實有點心酸。他們花盡數小時的時間,為的只是向乘客取得數十份報紙。變賣後,他們只能獲得數元硬幣,買一個麵包,或許也不夠。 而且,當我每次看見長者推著沉重的手推車,有時會面對路上車輛的無情響鳴,還要兼顧險象環生的路面情況。 在那時,他們的無助,我深深感受到。而且,我真不知道能為他們做些甚麼。 從這些的生活畫面中,也喚醒了我,長者的貧窮問題,越來越嚴重。 其實,長者只需要三餐一宿,病了可以有足夠金錢看醫生,定時會有家人或社區人士的的關心。 長者也希望可好好利用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有心有力的可當位義工,幫助朋輩長者,老有所為。 身為社會的其中一份子,我們可為長者們的需要做什麼,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可以努力地,讓他們活得有尊嚴,不用每天在為生活而奔波,浪費數小時拾紙皮,等免費報紙,好碼? 圖片來源:大公報 |
青年夢想家
青年夢想家網誌,是維護家庭基金所建立的青年持分者平台。希望帶領讀者從青年人的視野看家庭價值。 月份
June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