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家庭生育的人口政策
政府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昨天上午召開第六次會議。委員會在這次會議主要討論有關鼓勵生育的問題。
委員會留意到雖然生育率由二○○三年的歷史低位0.9(即每名婦女生產0.9名嬰兒)逐步回升至二○一二年的1.3,但依然處於低水平。出生率低主要由於遲婚、遲生育、崇尚單身、夫婦不願生育等原因。委員會備悉了政府現時各項有助建立家庭和養育子女的措施,範圍包括稅務優惠、幼兒照顧服務、教育服務、有關產假和侍產假的僱員保障,以及推動家庭友善的僱傭措施。會上中央政策組簡報了海外鼓勵生育和推動家庭友善政策的經驗和成果。
委員會在參考海外經驗和考慮本地的情況後,認為提供財政誘因未必是鼓勵生育的最有效方法,反而更重要的是締造有利建立家庭和生兒育女的環境,建立一個對家庭友善的大環境,特別是在支援雙職父母方面,須從幼兒照顧服務、教育服務和改善工作環境及文化方面入手,幫助他們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此外,委員會備悉了現時香港公營和私營界別提供生殖科技服務的情況。委員留意到,隨遲生育的情況日趨普遍,社會對生殖科技服務的需求有所增加。雖然市民對生殖科技服務的需求有上升的趨勢,但公營醫院因人手關係目前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務。政府會研究改善及加強服務的可行性。委員會認為應在十月展開的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中,一併與其他鼓勵生育的措施,諮詢市民的意見。委員又同時建議,應幫助市民加深認識有關適齡懷孕的好處,包括與年齡有關的懷孕率和健康風險。
在早前的會議上,委員備悉單程證制度是為家庭團聚而設,而每年透過此制度來港定居的內地人士是本港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有鑑於此,委員會認為政府應加強協助從內地新來港人士融入社會的服務。
委員會檢視了現時政府支援從內地新來港人士的措施。委員留意到新來港人士的教育水平在過去十年整體上有所上升,在適應香港生活方面也有所改善。委員會建議多關注新來港人士對家庭服務的需要,並透過改善託兒服務和就業培訓,進一步釋放新移民婦女勞動力。委員亦認為政府提供的支援服務要因應「超齡子女」的需要而作出調整,讓他們通過就業融入香港社會。
12.9.2013
(轉載自政府新聞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