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關注議題 >
立法會小組委員會關注香港家庭暴力的情況
維護家庭基金一直關注與家庭健康發展有關的社會政策及措施。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於早前1月12日重設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策略和措施小組委員會,並邀請社會各界就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的定義、識別評估作出意見反映。有關文件可在這裡立法會網站下載。
從各機構所提交的意見中,似乎清楚顯示很多關注機構都促請政府制定統一法定定義。雖然政府解釋,由於本地及英國法院已有大量關於引用《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的案例,確立適用於身體、精神及性虐待,因而認為此條例中沒有需要界定「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的定義。政府亦解釋目前已有三套《程序指引》(包括《處理親密伴侶暴力個案程 序指引》、《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及《處理成年人性暴力個案程序指引》),以供有關人士包括警務人員、社工、醫護人員等使用,內中已經詳細闡述各類個案的定義,亦載有虐待兒童及配偶/同居情侶暴力對受害人和兒童的影響、施虐者的特徵、危機 評估及危機因素、評估受害人情況的參考問題、性暴力受害人的需要等,故此,似乎政府當局傾向不打算提出法例修訂,為「家庭暴力」及「性暴力」作下法律定義,以免引致另一輪類似2008年就「家庭」法律定義所引發的社會爭論。除了法律定義之外,不少機構就個案呈報、轉介及跟進亦提出意見,亦要求警方改善家暴個案的轉介機制,避免錯誤地淡化香港的家庭暴力問題之嚴重性。其中有機構也促使警方定立一套標準化的評估工具和提高警員對精神虐待及隱藏的家庭暴力有足夠的敏感度。
家庭理應是保護家庭成員的地方,特別是兒童。故此,維護家庭基金譴責任何傷害兒童的暴力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防止虐待兒童會亦提交意見,提倡兒童目睹家庭暴力亦須要定義為虐待兒童。因為這經歷會影響兒童腦部丶行為和認知的發展,並會造成很大心理影響,甚至影響與人建立關係和社交能力。日後他們亦很可能習慣了以暴力解決問題,成為施暴者。有些國家政府已將兒童目睹家庭暴力例為虐兒的一種,並有法律保障。我們亦促請香港政府彷效,以更有力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除了兒童之外,暴力亦永遠不是解決成人與成人之間問題的方法。我們今次留意到有另一些團體提交的意見書之中,有提及目前社會服務的不足之處,並點名就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社福機構的家庭服務能否專業地處理不同類型的暴力個案提出質疑。維護家庭基金鼓勵業界和相關機構的管理層要認識及關注有關的意見,親自了解及回應當中提及的情況。
維護家庭基金重申,家庭是有責任為成員提供安全保障。向自己所關愛的人施以暴力,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溫南聲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從各機構所提交的意見中,似乎清楚顯示很多關注機構都促請政府制定統一法定定義。雖然政府解釋,由於本地及英國法院已有大量關於引用《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的案例,確立適用於身體、精神及性虐待,因而認為此條例中沒有需要界定「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的定義。政府亦解釋目前已有三套《程序指引》(包括《處理親密伴侶暴力個案程 序指引》、《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及《處理成年人性暴力個案程序指引》),以供有關人士包括警務人員、社工、醫護人員等使用,內中已經詳細闡述各類個案的定義,亦載有虐待兒童及配偶/同居情侶暴力對受害人和兒童的影響、施虐者的特徵、危機 評估及危機因素、評估受害人情況的參考問題、性暴力受害人的需要等,故此,似乎政府當局傾向不打算提出法例修訂,為「家庭暴力」及「性暴力」作下法律定義,以免引致另一輪類似2008年就「家庭」法律定義所引發的社會爭論。除了法律定義之外,不少機構就個案呈報、轉介及跟進亦提出意見,亦要求警方改善家暴個案的轉介機制,避免錯誤地淡化香港的家庭暴力問題之嚴重性。其中有機構也促使警方定立一套標準化的評估工具和提高警員對精神虐待及隱藏的家庭暴力有足夠的敏感度。
家庭理應是保護家庭成員的地方,特別是兒童。故此,維護家庭基金譴責任何傷害兒童的暴力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防止虐待兒童會亦提交意見,提倡兒童目睹家庭暴力亦須要定義為虐待兒童。因為這經歷會影響兒童腦部丶行為和認知的發展,並會造成很大心理影響,甚至影響與人建立關係和社交能力。日後他們亦很可能習慣了以暴力解決問題,成為施暴者。有些國家政府已將兒童目睹家庭暴力例為虐兒的一種,並有法律保障。我們亦促請香港政府彷效,以更有力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除了兒童之外,暴力亦永遠不是解決成人與成人之間問題的方法。我們今次留意到有另一些團體提交的意見書之中,有提及目前社會服務的不足之處,並點名就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社福機構的家庭服務能否專業地處理不同類型的暴力個案提出質疑。維護家庭基金鼓勵業界和相關機構的管理層要認識及關注有關的意見,親自了解及回應當中提及的情況。
維護家庭基金重申,家庭是有責任為成員提供安全保障。向自己所關愛的人施以暴力,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溫南聲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策略和措施小組委員會」,今午將再開會,並就為家庭暴力及性暴力受害人提供的庇護服務,繼續邀請社會各界出席反映意見。此外,上次會議中有團體書面點名,就一些社署所資助的基督教及天主教社福機構的家庭服務能否專業地處理不同類型的暴力個案提出質疑,勞福局及社署今天亦有書面回應。節錄相關的內容如下,以供同業參考及了解:
「社會福利署 (社 署 )一直致力透過跨專業和跨界別的模式,打擊家庭暴力和協助性暴力受害人。為協助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的受害人,以及保障 兒童的最佳利益和保護懷疑受虐或已受虐的兒童,並確保有關人員 (如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 )有效地合作,社署與相關的部門 (包括香港警務處 (警 方 )、教育局、律政司、房屋署、醫院管理局 (醫 管局 )、衞生署及非政府機構 (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明愛、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防止虐待兒童會 )等代表共同制訂《處理親密 伴侶暴力個案程序指引》、《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以及 《處理成年人性暴力個案程序指引》,分別就親密伴侶暴力、虐待 兒童及性暴力釐訂了相關部門及機構共同接納的定義,以及列出一套工作守則,供相關部門及機構的不同專業人士參 考,促使不同界別人士在介入過程中能採取協調的做法,以便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以上程序指引適用於不同背景及需要的人士,包括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及性小眾人士 等。社署會因應有關專業人士的意見及最新情況 ,不時檢視及更新以上的程序指引。
(上次會議中) 有意見認為性小眾面對家庭暴力的統計數字及求助率偏低。社署一向重視預防家庭暴力的公眾教育,並透過不同的宣傳方法,例如宣傳片、宣傳海報、單張,向公眾傳遞若面對家庭暴力應及早求助的訊息。社署亦設立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及性暴力受害人服務網頁」,向公眾提供所需的服務資料。在各類服務單張和服務網頁上,我們一直強調所有家庭暴力受害人不 論他們的性別、性傾向、族裔為何,都可獲得由社署或其所資助的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如有需要,性小眾組織可把個案轉介予社署或受社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尋求協助。
考慮到一些面對家庭暴力問題的性小眾人士,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對於尋求專業人士協 助較為被動,社署已與同志反家暴聯盟的代表會面,了解涉及性小眾人士的家暴問題,及就如何讓相關部門及 服務單位更有效回應他們的需要交換意見。另外,不同的支援服務單位,包括東華三院「芷若園」及保良局「家庭暴力受害人支援計劃」,也特別製作宣傳物品直接及間接派發給性小眾 人士,提升他們對家庭暴力的認知,及鼓勵他們有需要時尋求協助。
社署會繼續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各區家庭暴力地區聯絡小組、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地區協調委員會、講座及地區 活 動 等,加 深 市 民 認 識 家 庭 暴 力,協 助 家 庭 暴 力 受 害 人( 包括同性同居人士)了解他們的權利 、法律賦予的保護,以及相關的支援服務。社署亦已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前線社工對性小眾人士的理解和敏感度, 以增強他們協助性小眾人士的工作技巧。
跟一般家庭暴力及性暴力個案無異,不論涉案人的性別及性取向,警方同樣以專 業及高敏感度處理同性伴侶的家庭暴力個案,警長級人員亦 須要到同性伴侶的家庭暴力案件現場督導處理。
此外,警方一直持續加強前線警務人員有關處理同性伴侶關係家庭暴力事件的培訓。在 2010 年 1 月 1 日《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生效 前,警隊已著手加強前線警務人員對條例及同性同居關係的認識,以協助他們了解同性關係、同性伴侶的暴力及處理 同性同居者家庭暴力個案的敏感度 。 (全)」 文
維護家庭基金繼續鼓勵基督教社會服務的業界同工和管理層,要繼續高度密切關注有關課題的發展,以及相關輿論的情況。我們重申譴責暴力,而且向自己所關愛的人施以暴力,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溫南聲
二零一五年二月九日
「社會福利署 (社 署 )一直致力透過跨專業和跨界別的模式,打擊家庭暴力和協助性暴力受害人。為協助家庭暴力及性暴力的受害人,以及保障 兒童的最佳利益和保護懷疑受虐或已受虐的兒童,並確保有關人員 (如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 )有效地合作,社署與相關的部門 (包括香港警務處 (警 方 )、教育局、律政司、房屋署、醫院管理局 (醫 管局 )、衞生署及非政府機構 (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明愛、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防止虐待兒童會 )等代表共同制訂《處理親密 伴侶暴力個案程序指引》、《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以及 《處理成年人性暴力個案程序指引》,分別就親密伴侶暴力、虐待 兒童及性暴力釐訂了相關部門及機構共同接納的定義,以及列出一套工作守則,供相關部門及機構的不同專業人士參 考,促使不同界別人士在介入過程中能採取協調的做法,以便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以上程序指引適用於不同背景及需要的人士,包括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及性小眾人士 等。社署會因應有關專業人士的意見及最新情況 ,不時檢視及更新以上的程序指引。
(上次會議中) 有意見認為性小眾面對家庭暴力的統計數字及求助率偏低。社署一向重視預防家庭暴力的公眾教育,並透過不同的宣傳方法,例如宣傳片、宣傳海報、單張,向公眾傳遞若面對家庭暴力應及早求助的訊息。社署亦設立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及性暴力受害人服務網頁」,向公眾提供所需的服務資料。在各類服務單張和服務網頁上,我們一直強調所有家庭暴力受害人不 論他們的性別、性傾向、族裔為何,都可獲得由社署或其所資助的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如有需要,性小眾組織可把個案轉介予社署或受社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尋求協助。
考慮到一些面對家庭暴力問題的性小眾人士,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對於尋求專業人士協 助較為被動,社署已與同志反家暴聯盟的代表會面,了解涉及性小眾人士的家暴問題,及就如何讓相關部門及 服務單位更有效回應他們的需要交換意見。另外,不同的支援服務單位,包括東華三院「芷若園」及保良局「家庭暴力受害人支援計劃」,也特別製作宣傳物品直接及間接派發給性小眾 人士,提升他們對家庭暴力的認知,及鼓勵他們有需要時尋求協助。
社署會繼續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各區家庭暴力地區聯絡小組、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地區協調委員會、講座及地區 活 動 等,加 深 市 民 認 識 家 庭 暴 力,協 助 家 庭 暴 力 受 害 人( 包括同性同居人士)了解他們的權利 、法律賦予的保護,以及相關的支援服務。社署亦已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前線社工對性小眾人士的理解和敏感度, 以增強他們協助性小眾人士的工作技巧。
跟一般家庭暴力及性暴力個案無異,不論涉案人的性別及性取向,警方同樣以專 業及高敏感度處理同性伴侶的家庭暴力個案,警長級人員亦 須要到同性伴侶的家庭暴力案件現場督導處理。
此外,警方一直持續加強前線警務人員有關處理同性伴侶關係家庭暴力事件的培訓。在 2010 年 1 月 1 日《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生效 前,警隊已著手加強前線警務人員對條例及同性同居關係的認識,以協助他們了解同性關係、同性伴侶的暴力及處理 同性同居者家庭暴力個案的敏感度 。 (全)」 文
維護家庭基金繼續鼓勵基督教社會服務的業界同工和管理層,要繼續高度密切關注有關課題的發展,以及相關輿論的情況。我們重申譴責暴力,而且向自己所關愛的人施以暴力,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溫南聲
二零一五年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