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5 國際兒童日 再次反思兒童福祉
在今星期五(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日 。 在 1954 年,聯合國大會建議所有國家透過設立國際兒童日,舉行活動,以增進兒童之間的瞭解,並建立廣泛的友誼,促進全世界兒童的福利。11月20日這個日子,是紀念1959年的這一天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和1989年的這一天通過《兒童權利公約》。
這幾天有兩件與本地兒童福祉和成長有深遠影響的事情。兩項對香港兒童都是好的消息。一件是政府開展「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加大改善學前兒童的康復支援的力度, 計劃的形式和規模在社福界均屬前所未有。目前有接近六千名兒童正在輪候資助的學前復康服務。這些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在零至六歲期間的各方面發展至為關鍵,包括智能、情感、體能、社交等等。今次項目提供早期介入能有助及早幫助這群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令他們受惠終生, 對他們和父母都能長遠帶來好處。
另一件是政府本月底會發表白紙草案,諮詢公眾4個月,跟進10年前法改委提出的《子女管養權及探視權報告書》。建議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改變過往父母離婚後,法庭將子女撫養權判予其中一方的做法。去年有大學研究估計全港有八萬名兒童身處受離婚影響家庭,而由於撫養權的概念過時, 目前做法或會令子女完全失去父親或母親一方的照顧。 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能有一定規範以確保父親和母親雙方均有責任達成協議,以決定未來照顧子女的安排,並以子女的最大利益為依歸。維護家庭基金歡迎有關這項已討論多時的草案得以向前推進,以維護兒童能繼續從原生父母雙方得到照顧的權利,亦確認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同樣重要。唯每宗離婚的情況不一,有些甚至涉及暴力傷害,危害兒童福祉,不適合共同管養,草案必須要照顧到這些個別情況。
設立國際兒童日,除了提醒每個社會要繼續努力投資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捍衛孩子本身的發展權利之外,我們還要監察著社會的不同法例、政策和制度,以確保我們的社會及家庭環境繼續有利於保護下一代的成長。
總幹事 溫南聲
17.11.2015
這幾天有兩件與本地兒童福祉和成長有深遠影響的事情。兩項對香港兒童都是好的消息。一件是政府開展「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加大改善學前兒童的康復支援的力度, 計劃的形式和規模在社福界均屬前所未有。目前有接近六千名兒童正在輪候資助的學前復康服務。這些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在零至六歲期間的各方面發展至為關鍵,包括智能、情感、體能、社交等等。今次項目提供早期介入能有助及早幫助這群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令他們受惠終生, 對他們和父母都能長遠帶來好處。
另一件是政府本月底會發表白紙草案,諮詢公眾4個月,跟進10年前法改委提出的《子女管養權及探視權報告書》。建議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改變過往父母離婚後,法庭將子女撫養權判予其中一方的做法。去年有大學研究估計全港有八萬名兒童身處受離婚影響家庭,而由於撫養權的概念過時, 目前做法或會令子女完全失去父親或母親一方的照顧。 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能有一定規範以確保父親和母親雙方均有責任達成協議,以決定未來照顧子女的安排,並以子女的最大利益為依歸。維護家庭基金歡迎有關這項已討論多時的草案得以向前推進,以維護兒童能繼續從原生父母雙方得到照顧的權利,亦確認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同樣重要。唯每宗離婚的情況不一,有些甚至涉及暴力傷害,危害兒童福祉,不適合共同管養,草案必須要照顧到這些個別情況。
設立國際兒童日,除了提醒每個社會要繼續努力投資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捍衛孩子本身的發展權利之外,我們還要監察著社會的不同法例、政策和制度,以確保我們的社會及家庭環境繼續有利於保護下一代的成長。
總幹事 溫南聲
17.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