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再度感謝香港電台第五台「有你同行」節目,在2021年4月至6月,播出「我的另一半不是豬隊友 2021」 專題訪問系列 - 透過邀請四個家庭的丈夫,以及另外四個家庭的太太,在八集訪問中,分享在親職分工和孩子成長難題之下他們的家庭故事。究竟他們如何理解另一半在家中的角色和參與? 兩夫婦在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上有甚麼難題挑戰? 齊齊在2021年與香港的爸爸媽媽一起在母親節、父親節,鼓勵和感謝另一半在家庭中的付出。
由2021年4月13日起逢星期二下午直播,慶祝母親節、父親節,鼓勵全城爸爸媽媽為自己孩子加油。詳情如下:
節目:有你同行 (逢星期二)
頻道:香港電台第五台
時間:逢星期二下午4時半至5時半 (直播)
地點:九龍廣播道三十號香港電台
由2021年4月13日起逢星期二下午直播,慶祝母親節、父親節,鼓勵全城爸爸媽媽為自己孩子加油。詳情如下:
節目:有你同行 (逢星期二)
頻道:香港電台第五台
時間:逢星期二下午4時半至5時半 (直播)
地點:九龍廣播道三十號香港電台
四位丈夫欣賞太太獨特的母親角色,預祝母親節快樂
4月13日
受訪丈夫: 楊華仔先生 (一仔一女,中學階段)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楊華仔 Dennis 感受到他太太 Kate 今時今日要做兩個青春期仔女的母親角色並不容易。Dennis 是一位註冊社工,他知道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特別在她青春期成長階段,媽媽會有很多即使爸爸亦不易做到的特別任務。究竟 Dennis 在旁觀察中,媽媽陪伴在女兒成長的生活片段中,有甚麼很深刻的片段想與聽眾分享? 他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又如何進行呢?
4月20日
受訪丈夫: 嚴錦棠 ( 阿棠) (兩名年幼仔女)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嚴錦棠( 阿棠) 和太太 Priscilla 的小兒子在兩歲時,被評估患有中度自閉症,自此,他的家庭便多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好好扶助兒子的成長,加上阿棠明白自己是爸爸,對於男孩子的成長有很獨特的父職任務,故此他很努力學習如何幫助兒子。阿棠在教會的工作忙碌,仔女的照顧工作都有勞了太太的全心付出,故此他很想在訪問感謝太太一直的幫助。作為丈夫的阿棠,每天見到太太照顧一位中度自閉症的孩子,究竟這位媽媽的挑戰是甚麼呢? 他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去陪伴一對仔女成長呢?
(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全力支持)
4月27日
受訪丈夫: 張嘉祺先生 Kenneth (四名幼兒及小學階段的女兒)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在香港,大部份家庭夫婦會計劃有一至兩名仔女。生三個已經非常少見,何況是生四個。張嘉祺 Kenneth 是一位註冊生命教練,深明父母角色在仔女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有四名年幼女兒,所以更感受到自己和太太的責任重大。太太身為媽媽,Kenneth更欣賞她在照顧四位女兒成長中的無微不至。究竟媽媽如何照顧四位年幼的女兒呢? Kenneth 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呢?
5月4日 (稍後公布)
受訪丈夫: 楊華仔先生 (一仔一女,中學階段)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楊華仔 Dennis 感受到他太太 Kate 今時今日要做兩個青春期仔女的母親角色並不容易。Dennis 是一位註冊社工,他知道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特別在她青春期成長階段,媽媽會有很多即使爸爸亦不易做到的特別任務。究竟 Dennis 在旁觀察中,媽媽陪伴在女兒成長的生活片段中,有甚麼很深刻的片段想與聽眾分享? 他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又如何進行呢?
4月20日
受訪丈夫: 嚴錦棠 ( 阿棠) (兩名年幼仔女)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嚴錦棠( 阿棠) 和太太 Priscilla 的小兒子在兩歲時,被評估患有中度自閉症,自此,他的家庭便多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好好扶助兒子的成長,加上阿棠明白自己是爸爸,對於男孩子的成長有很獨特的父職任務,故此他很努力學習如何幫助兒子。阿棠在教會的工作忙碌,仔女的照顧工作都有勞了太太的全心付出,故此他很想在訪問感謝太太一直的幫助。作為丈夫的阿棠,每天見到太太照顧一位中度自閉症的孩子,究竟這位媽媽的挑戰是甚麼呢? 他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去陪伴一對仔女成長呢?
(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全力支持)
4月27日
受訪丈夫: 張嘉祺先生 Kenneth (四名幼兒及小學階段的女兒)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在香港,大部份家庭夫婦會計劃有一至兩名仔女。生三個已經非常少見,何況是生四個。張嘉祺 Kenneth 是一位註冊生命教練,深明父母角色在仔女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有四名年幼女兒,所以更感受到自己和太太的責任重大。太太身為媽媽,Kenneth更欣賞她在照顧四位女兒成長中的無微不至。究竟媽媽如何照顧四位年幼的女兒呢? Kenneth 和太太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呢?
5月4日 (稍後公布)
四位太太欣賞丈夫獨特的父親角色,預祝父親節快樂
5月25日
受訪太太: 汪苑姿女士 Meigi (兩名準備進入青春期的兒子)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汪苑姿 Meigi 家中有兩個好動的男孩子。每天她和丈夫 Ryan必須做足防火措施,要隨時戴上裝備,並準備隨時撲火。為甚麼她這樣說?因為她說她家中有一位很有主見的亞氏保加大兒子,以及另一位個性衝動的小兒子。Ryan 作為爸爸,面對兩個準備踏入青春期的兒子,Meigi 深感Ryan的爸爸角色非常重要。究竟在Meigi 眼中,她如何欣賞這位爸爸為兒子所做的事呢?兩夫婦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呢?
6月1日
受訪太太: 馬舜潁女士 Michelle (兩名年幼仔女)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馬舜潁女士Michelle和丈夫 Elvis 有兩位年幼仔女。作為雙職父母,Michelle 覺得夫妻的親職協作真的很重要。Michelle 亦非常欣賞丈夫作為爸爸的付出和努力。究竟 Michelle 眼中的丈夫是一個怎樣的爸爸? 此外,當丈夫反應太慢,但太太又急於處理每樣事情,樣樣都要快,夫妻之間關係可以點樣彼此遷就、加強維繫呢?而大家又點合作教養小朋友,讓爸爸的角色盡情發揮呢?
6月8日
受訪太太: 李愛華女士Esther (一名年幼兒子)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Esther 和丈夫 Martin 育有一名年幼兒子。她深知這一代的孩子在成長中將會與到很多挑戰。她肯定丈夫在兒子眼中是一位好爸爸,而她亦認為男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和影響亦真的十分重要。另外當時結婚一年後,Esther確疹患有一種極罕有的疾病,以至這個隨時復發的疾病陪伴住他們一家三口過日子,她感謝丈夫因為她的病,為這個家、為孩子付出了更多。究竟從Esther 的觀察中,她如何評價她丈夫的爸爸角色呢? 她和丈夫又是怎樣去做親職協作、溝通,以至彼此的角色能夠配搭、發揮呢?
6月15日 (稍後公布)
受訪太太: 汪苑姿女士 Meigi (兩名準備進入青春期的兒子)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汪苑姿 Meigi 家中有兩個好動的男孩子。每天她和丈夫 Ryan必須做足防火措施,要隨時戴上裝備,並準備隨時撲火。為甚麼她這樣說?因為她說她家中有一位很有主見的亞氏保加大兒子,以及另一位個性衝動的小兒子。Ryan 作為爸爸,面對兩個準備踏入青春期的兒子,Meigi 深感Ryan的爸爸角色非常重要。究竟在Meigi 眼中,她如何欣賞這位爸爸為兒子所做的事呢?兩夫婦的親職協作 coparenting 又是如何進行呢?
6月1日
受訪太太: 馬舜潁女士 Michelle (兩名年幼仔女)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馬舜潁女士Michelle和丈夫 Elvis 有兩位年幼仔女。作為雙職父母,Michelle 覺得夫妻的親職協作真的很重要。Michelle 亦非常欣賞丈夫作為爸爸的付出和努力。究竟 Michelle 眼中的丈夫是一個怎樣的爸爸? 此外,當丈夫反應太慢,但太太又急於處理每樣事情,樣樣都要快,夫妻之間關係可以點樣彼此遷就、加強維繫呢?而大家又點合作教養小朋友,讓爸爸的角色盡情發揮呢?
6月8日
受訪太太: 李愛華女士Esther (一名年幼兒子) (訪問聲音重溫/ 文字重溫)
Esther 和丈夫 Martin 育有一名年幼兒子。她深知這一代的孩子在成長中將會與到很多挑戰。她肯定丈夫在兒子眼中是一位好爸爸,而她亦認為男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和影響亦真的十分重要。另外當時結婚一年後,Esther確疹患有一種極罕有的疾病,以至這個隨時復發的疾病陪伴住他們一家三口過日子,她感謝丈夫因為她的病,為這個家、為孩子付出了更多。究竟從Esther 的觀察中,她如何評價她丈夫的爸爸角色呢? 她和丈夫又是怎樣去做親職協作、溝通,以至彼此的角色能夠配搭、發揮呢?
6月15日 (稍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