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家庭基金就施政報告2023 的建議
25.8.2023
就今年10月行政長官李家超準備將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維護家庭基金現向政府提出以下的三個政策目標建議,希望行政長官能繼續在任期內,規劃香港成為新一代年青人願意在這裡成家立室、生兒育女,並對下一代健康成長充滿信心的城市。
1. 各社會政策仍需照顧正在緩緩下降的兒童人口之福祉和需要
本會提出要求政府確保在制訂各項社會政策目標時,能顧及家庭及兒童的福祉,同時促請確保已存在的家庭影響評估機制在本屆政府制定政策及法律時,能繼續發揮應有功效。18歲以下兒童人口在過去 30 年平均每年下跌 1.2 % ,由 1991 年的 140萬人下跌至 2021 年的不足97萬人,佔全港人口的比例亦由 24.9% 下跌至 13.6%。兒童人口下降,容易令社會在制定政策和公共資源優次分配的過程中,漠視和忽略他們和他們家庭的需要,政策範疇包括房屋、教育、福利、醫療等等。故此本會提出各相關政策局在制定各項社會政策時,需以「兒童優先」、「家庭優先」為考慮的重要目標之一。
2. 締造有盼望的生活環境讓年輕夫婦生兒育女
本會提出要求政府以締造更有利建立家庭和生兒育女的生活環境作為政策目標。 香港的生育率一直在亞洲經濟體中屬於最低的地方之一,呈現下跌的趨勢。在 2012年的高位1.3,再次調頭下降至今年 1.0以下。十年前,當屆政府提出人口政策《集思港益》的其中一個政策目標就是鼓勵年輕夫婦生兒育女,並提出一系列配套,希望能藉他們生兒育女而提升出生率,以改變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及改善人口老化的問題。十年時間已經過去,似乎今天仍沒有任何效果。近月再有各界人士重提多種鼓勵生育的措施建議。本會不反對提供財政誘因,不過我們認為這未必是鼓勵生育的最有效方法,反而更重要的是締造有利建立家庭和生兒育女的環境,讓年青夫婦能憧憬未來的美好家庭生活,感到社會有進步的盼望,孩子在這裡可以快樂成長。這政策目標建議應包括在支援雙職家庭的措施、新成立家庭的住屋需要、0-6歲幼兒社區層面照顧服務、教育服務、和勞工政策,以幫助新一代家庭安居樂業,並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3. 政府帶頭示範建立家庭為本的職場環境
本會提出要求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應帶頭連同公營機構及公帑資助的機構及學校,逐步以制定更全面的家庭友善職場環境及措施為政策目標。這建議涉及公務員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教育局等等。 這政策目標之下的措施可以包括在各工作環境設母乳餵哺間、設家庭照顧假期、為照顧者提供彈性上班時間、增加男性僱員有薪侍產假日數等等。希望政府成為有關政策及措施的示範單位,以增加企業加入家庭友善政策的推動力。 若商界願意跟隨推行有關政策,提供彈性上班時間、待產假及照顧孩子的特別假期等等,政府可以獎勵性的措施以肯定工商界的努力。當然,必要時立法手段亦可令政策目標更有效落實。在《2020年僱傭(修訂)條例》下,額外四星期產假薪酬津貼全由政府承擔,大大改善了初生孩子家庭的生活質素。 這個經驗說明了政府對長遠建立家庭友善的職場文化,是有舉足輕重的倡導角色及立法責任。
呼籲: 為香港未來一代謀幸福,需守護家庭價值
去年10月, 行政長官發表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題為「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 」,規劃香港未來五年的發展願景和政策措施。可惜在他這首份施政報告中暫未見到本屆政府提出任何可進一步強化家庭價值以保護下一代子女健康成長的政策目標。為此,維護家庭基金再次促請本屆特區政府在今年內:
1. 確保在制訂各項社會政策及措施時,已存在的家庭影響評估機制能發揮應有功效,令香港成為對兒童成長、對家庭生活更為友善的城市。
2. 守護現行的婚姻制度,盡最大努力在這個制度之內保障兒童福祉。
3. 加強保護兒童免受傷害,並透過法律保護他們,彰顯公義,以向社會內所有父母發出清楚訊息,就是家庭必須為孩子提供保護,以保障兒童的福祉為最終目標。
4. 繼續盡快完成《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立法工作。並為一些較弱勢的家庭提供足夠的支援,以加強家庭和父母的保護功能,盡力避免虐兒事件出現。
5. 啟動檢討目前已成立五年的兒童事務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加強監督落實執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權責,以確保香港是一個尊重及保障所有兒童權利、權益和福祉的城市。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