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家庭基金 Family Value Foundation of Hong Kong
  • 首頁
  • 2022-2025 三年發展策略
  • 關於我們
    • 願景、信念、抱負
    • 機構管治及董事會
    • 總幹事簡歷
    • 職員及合作伙伴
  • 基金關注議題
  • 國際家庭日 (5月15日)
  • 家庭研究彙集
  • 活動日誌
  • 捐款支持/聯絡我們
  • 年報下載
  • 私隱政策
  • English Version

關於我們 >  總幹事簡歷 > 總幹事手記


給全港信徒父母公開信~
讓孩子帶著父母的祝福去作決定

(30/9/2014)

各位信徒父母:

我們幾位是服侍家庭的基督教機構總幹事。我們深深感受到父母在這幾天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見到家中的青年人對社會所發生的事情如此關心,足以顯示孩子是一個有承擔、有使命、不是只懂關心自己的人。但同時,面對急速多變的局勢,而孩子卻要求親身參與其中,作為父母又怎會不掛心呢?

我們呼籲父母們要耐心處理及回應子女提出參與今次社會事件的要求,最重要是爭取子女們的信任,以致他們願意把他們的想法、行動及需要完完全全、坦誠地跟你和家人分享。拒絕聆聽他們的心聲和否定他們的要求,並不能有效表達你愛護他們的目的。故此,我們向父母們呼籲:
 
1.    不要過早表達自己的立場想法,而是要爭取他們對你的完全信任,讓他們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完完全全告訴你知道。否則當他們為怕家人擔心而選擇向家人隱瞞的話,你更不能有效保護他們。

2.    把你的感受與他分享,讓他學習當行事為人時,要照顧身邊家人、父母的需要和感受。

3.    把你們想保護孩子的心情化成具體行動,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和保護。當孩子感受到家人的保護時,他便會明白要時刻保護自己。

4.    夫婦二人在這事上要同心,並讓孩子知道他必須帶著你們父母二人同心的祝福去做任何的決定。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同心愛自己,他便會以父母的心為心,警醒地去作任何的決定。

5.    和孩子在做決定前後,一起禱告,把孩子帶到天父面前,求主保守帶領。

願天父垂聽每個家庭、父母和孩子一起仍所作的禱告。願天父看顧我們。

吳淑玲女士   (香港基督少年軍總幹事)
凌葉麗嬋女士 (香港有品運動總幹事)
溫南聲先生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聖誕節的反思 - 讓父母有回家照顧家人的能力

溫南聲 (12/2013)

在剛過去的兩天周末,多個關注家庭的團體都為家庭發聲,包括一眾關注學童發展權利團體、明愛向晴軒、樂施會及義工組織「共融行動協會」。

在基層家庭的需要方面,關注學童發展權利團體在立法會外舉辦兒童聖誕會,約數十名基層兒童及家長出席,爭取改善兒童福利。出席的立法會議員亦分別要求當局應盡快落實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以及要求政府推行15年免費教育,並增加託兒服務,紓緩基層家庭負擔。同日,樂施會亦公布調查結果。該調查訪問四百戶低收入家庭,發現逾八成受訪家庭因「希望能自力更新」而拒絕申請綜援;逾三成人每周工作逾六十小時,仍生活於貧窮線下。有六成家長需縮減自身開支,應付子女學習費用,三成受訪家庭的子女並因經濟問題未能參與課外活動。

除了基層家庭面對的挑戰之外,明愛向晴軒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香港家庭生活意見調查」亦公布結果,並發現面對未來時,愈高收入的家庭,對於下一代的前景卻更悲觀。其中高收入家庭人士中,有29%認為自己的機會將會更多,中等收入者有23%,低收入家庭者只得14%。此外,義工組織「共融行動協會」亦同步發布另一調查結果,指出有25%受訪在學青年曾有輕生之念,21%在訪問時仍抱有這可怕的想法,不少人更已構思了求死之法。導致他們想自殺的主因源於學業壓力及家庭關係惡劣等,並有近一成人坦言會放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態度非常消極。專家建議家長應多關心子女的情緒。

感謝這些團體給我們對身處的社會多一點認知的同時,我們仍需親自關注今日家庭所面對的挑戰。 兒童需要一個有利成長發展的家庭環境、青年人需要一個溫暖關懷的家庭在背後承托著他們青春反叛的年日、 家長需要更多僱主及社會制度的支援,讓他們有回家照顧家人的能力。在迎接聖誕節普世歡騰前,正當各人安排慶祝大餐、如何消費的同時,就讓我們思考在明年要為身邊有需要的人做些甚麼。 2014 年是聯合國國際家庭年二十周年,維護家庭基金明年的工作主題是「承傳價值、父親使命」,倡議「父親在家」的訊息。你作為我們的持分者,你準備好了參與嗎?

長遠房屋策略與家庭健康息息相關

溫南聲 (9/2013)

香港有二百多萬個家庭,房屋是每個家庭安穩生活的基礎。房屋的政策與家庭的健康息息相關。如你有留意新聞,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天發表了一份諮詢文件。為方便各位持份者了解這文件與家庭的關係,我們在政府資料中摘要了以下內容讓你快速了解:

家庭對住屋的需要數據:
1. 目前公屋輪候冊上約有118 700名一般申請(即家庭及長者申請者)
2. 家庭收入增幅未能追上租金的升幅。部分人被迫入住「劏房」,有關單位數目達66 900個。
3. 新家庭組成和分戶令香港的住戶數目增長持續比人口增長為快。

督導委員會的部份建議:
1. 政府應有願景,為每一個香港家庭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房屋;
2. 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70 000個單位,公營和私營房屋之間的比例應為60:40
3. 公屋應繼續優先照顧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長者; 縮短35歲以上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
4. 透過提供有效的房屋階梯,以及增加居屋的供應,照顧年輕一代對置居的訴求。
5. 加強執法,杜絕非法及違反樓宇結構和防火安全的分間樓宇單位,保障家庭安全。
6. 長遠而言,逐步增加人均居住面積。

委員會邀請社會於12月2日前就其建議的 22 條題目表達看法。作為在前線與家庭同行的你,您可能對其中一些題目有深刻的體會和看法,維護家庭基金鼓勵你和你的組織可向當局表達。這些問題包括:

1. 你對界定為「居住環境欠佳」的準則有何意見?
2. 你對為日後發售居屋申請者設立入息   資產下限,以増加有真正住屋需要    的首次置業者的機會這意見有何看法?            
有牧長曾在以往維護家庭基金的訓練活動中與我分享到,住屋是教會內各家庭最困擾的問題,特別是新成立的年青家庭。下星期六,我亦會謙卑跟隨宣道會到一些基層家庭探訪,希望親身了解房屋政策的不足對家庭的影響。希望將來在維護家庭基金的場合中,再與你就維護家庭的各樣課題上向你指教。




社會層面討論家庭議程

溫南聲 (6/2013)

六月快將過去,代表你要忙碌的暑期已經來臨。

首先,我於昨天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參與最新一次機構主管大會,席間其中一個議程是討論策略,如何把「家庭」放進行政長官明年一月的施政報告。會中討論了不少有用的策略,並於未來多月進行,希望在他和政策局長在進行草擬報告的階段便掌握我們的關注。維護家庭基金將會參與其中,把我們對家庭關注的政策課題帶出,我們董事會亦會如去年一樣,再次去信政府表達對施政報告如何處理家庭政策、維護家庭價值等的意見。歡迎各位友好透過我們表達你的意見、看法。

此外,我們亦會參與明年社聯和家庭議會於五月十五日舉行的家庭高峰會,以藉國際家庭年二十周年紀念,聯同整個業界帶動社會集中關注「家庭議程」。請各位預留這個重要日子,一同支持參與。基金亦於明年初先舉行一次聚焦會議,邀請各教會負責社關事工的牧長及同工參與,以便基金反映大家教會內家庭群體的關注。

這兩天相信大家都有留意一宗國際新聞,知道美國最高法院就與同性婚姻有關的裁決消息。昨天在會議中有機會與個別機構主管交談這新聞時,有感整個社會服務界別領袖對過去環球同性婚姻合法化一直的發展及影響之認識不太深。在未來日子,我希望有機會搭建一個伙伴平台,讓業界內的家庭工作者對這課題有更多基本認識。

加強伙伴協作平台   為倡議家庭價值努力

溫南聲 (5/2013)

謹代表維護家庭基金董事會,很高興與您分享兩個消息。

首先,基金於今年三月成功申請加入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成為會 員。加入這協會,代表著基金願意與其他香港主要的基督教機構走 在一起,以我們共同的基督教信仰去服侍我們的社會,以逐步達至 我們的願景。此外,亦代表著維護家庭基金願意向更多具質素的基 督教機構學習,一起協作優質服務計劃,並在倡議家庭價值的課題 上,為香港的家庭作出貢獻。

另一個消息就是基金亦已於今月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執行委員 會接納成為會員,能與本港其他主要的社會服務機構一起參與社會 服務的工作,共同倡議一個公平、公義、共融和關懷的社會。此 外,我和董事會成員亦願意向其他的機構學習,在倡議家庭價值工 作、知識管理工作、機構管治、捐獻問責、服務發展等等的課題 上,多多向社聯及其下會員機構交流、學習,讓維護家庭基金的支 持者、捐款人、服務受眾等等持份者對我們的工作更有信心,更樂 意支持我們。

我們希望加入這兩個重要的本港組織之後,基金未來的工作將得到 更多社會各界人士的指導、提點及鼓勵。

家庭與社會政策

溫南聲 (4/2013)

社福界多年倡議的“家庭影響評估機制“終於在昨天聽到一些落實的消息。具體成效當然要在實際運作起來才知如何。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昨天表示,今年4月起,政府制訂政策時必須以「家庭角度」考慮新政策及評估對家庭的影響。

他說,家庭是社會基石。政府成立了有多個部門以及民間人士參與的家庭事務委員會。根據這委員會的建議,為締造「家庭友善」的社會,以及營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由今年四月一日起,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門在制訂政策的過程中,必須以「家庭角度」考慮新的政策措施及評估對家庭的影響。  

另外,他亦會鼓勵各政策局及部門就對家庭構成影響的新政策,徵詢家庭議會的意見。配合新措施及加強其諮詢功能,家庭議會將由今年四月起重組,並由一位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在宣揚家庭核心價值方面,議會將會舉辦第二屆的「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表揚和鼓勵重視家庭友善的僱主。家庭議會亦會邀請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進行研究及調查,以助各政策局制訂支援家庭的政策措施。

政府的良好意願必須有社會的監察,才能有效發揮功效。家庭事務委員會、家庭議會等等都需要我們的監察。未來,相信的確會有更多具爭議性的法案和政策,是需要社會和立法會細心評估對家庭和家庭制度的影響。


婚姻與健康

溫南聲 (3/2013)

早前看到一個在美國有關婚姻的有趣研究,結果聲稱,結婚可能是活得更長壽的關鍵。 研究人員分析4,802位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校友心臟研究參與者,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中年時期的婚姻狀況,然後看看它對再晚十幾歲的人格特質、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危險行為有什麼影響,期間共有238人死亡,包括32名婦女。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來沒有結婚的中年死亡的風險最高。

雖然我認為研究結果是有啟發性,對婚姻制度為人類社會的貢獻充滿了肯定,但個人健康長壽與否的確還有很多因素去決定,不能一概而論。而且我相信即使認同婚姻的人亦不會單單為了長壽而去結婚。

我最近有一位長輩年老離世,她離世前仍與老伴同住,相依為命,自給自足。雖然今天她已走了,但我相信這段幸福、超越半個世紀的婚姻必長存在她的心裏。而我相信她離開時恐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記掛著她的老伴。

長者與家庭

溫南聲 (2/2013)

早前留意內地早幾天通過了一項爭議了一段時間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我們香港家庭的角度看,實在無法想像國家政府如何執法。該法除了從道德層面提倡子女盡孝之外,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這一法例的初衷當然不須懷疑,加強維護家庭在護老的角色及功能是一件好事。但何謂“經常”,如何才算“問候”,這在法律上都沒有具體限定。其實如何讓子女必須按法律的規定去盡孝道是爭議重點。如果子女不這麼做將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而顯然,我們很難為子女們規定某種明確而具體的罰則。

香港二百萬個家庭以核心家庭為主,生孩子一個起兩個止。我們的下一代獨生子女在未來日子將要照顧更多長者,所以,如何支援家庭發揮角色?如何讓我們的香港社會政策及措施,更加友善於有長者照顧需要的家庭?如何讓為人子女的打工一族能夠有條件照顧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都是刻不容緩的維護家庭的課題。

我為到我前任的機構有 "家庭假期" 給同事照顧家人而感到自豪。我的父母上年亦相繼退休,我絕對不會純因為法例要求而去關心他們,反而關心社會有沒有條件令我們家庭更好的去做這 “當孝敬父母“ 美好的事。

兒童福祉與家庭

溫南聲 (1/2013)

上月細讀一個調查稱,英國在發達國家裏家庭破裂率靠前,只有68.9%的兒童與雙親生活在一起。 該統計比較了在30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0到14歲兒童的生活安排。結果發現,芬蘭有95.2%的兒童與父母雙親一起生活,在經發組織成員國中比例最高。

該統計還顯示,在英國,只與母親一起生活的兒童佔27.6%, 而只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兒童佔2.4%。宣揚結婚的組織「婚姻基金會」(The Marriage Foundation)稱,每1000兒童中就有450 名將在他們長到16歲之前面對父母的離異,尤其是未婚家庭的解體。

在香港,經歷父母離異的兒童,在我們身邊總能找到一個半個,我們好像已經見慣不怪一般。一方面我敬佩單親家庭父母所作的努力,已盡力為孩子做到最好的照顧; 另一方面我亦對一般家庭父母作出勉勵,要努力維繫家庭、細心經營婚姻,讓孩子在父母的共同庇護下健康成長。

在新一年我祝願我們各人的孩子們健康快樂。
(歡迎轉載分享,多多指教、彼此一同學習維護家庭之道)

個人幸福與家庭

溫南聲 (12/2012)

前天和一個朋友談談理想、說說將來的時候,不約而同都談到家庭面對的衝擊。大家亦認為要在如今世代去維護家庭和婚姻的核心價值實在並不容易,因為個人的幸福追求已往往成為很多人的生活主要目標。家庭、兒女 、婚姻,對有些朋友來說,這些東西對他個人幸福而言實在是不太重要。在一月二日 開始,我將要謙卑地去了解和認識不同背景 、不同年代、不同信仰的朋友是如何看家庭、婚姻,以至當我去處理 “家庭“ 這個重要課題時,能有智慧地把我對維護家庭美好價值的信念向更多未認識的朋友傳遞。求主帶領。

2012年快將過去。這年可以說是我人生另一個重要的年份。今年是我信主、過教會生活20年;今年我進入人生不惑之年;今年我決定在工作上作一個大改變。這些都使2012年成為我將來好好記念的一年。
(歡迎轉載分享,多多指教、彼此一同學習維護家庭之道)

聖誕與家庭

溫南聲 (24/12/2012)

昨晚有機會在網上翻看教宗的聖誕文告,他今年用了很多篇幅談及現今家庭的危機。其中一句很觸動我,就是 :
......So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question of the family is not just about a particular social construct, but about man himself – about what he is and what it takes to be authentica...lly human.
他令我想到,當思考家庭問題時,其實是要同時思考著人性、承諾、自由、平等、人權等等彼此之間微妙且複雜的關係。因細仔在平安夜出世,所以近年平安夜都在報佳音前,三代同堂的一起在家舉行生日會,在聖誕能一家人聚在一起,經歷平安和喜樂是一份恩典。願這份祝福同樣臨到您和您一家。
( 歡迎轉載分享,多多指教、彼此一同學習維護家庭之道)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首頁
  • 2022-2025 三年發展策略
  • 關於我們
    • 願景、信念、抱負
    • 機構管治及董事會
    • 總幹事簡歷
    • 職員及合作伙伴
  • 基金關注議題
  • 國際家庭日 (5月15日)
  • 家庭研究彙集
  • 活動日誌
  • 捐款支持/聯絡我們
  • 年報下載
  • 私隱政策
  • English Version